欢迎光临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手机版
校长信箱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 1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2024年6月: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运用探究循环规划幼儿园课程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30 14:40:51 浏览次数: 【字体:

    《绘本资源支持幼儿区域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活动记录

时间

2024.6.20

地点

QQ学习群

主持人

邱晓兰

主要

内容

学习资料: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运用探究循环规划幼儿园课程

参加

人员

全体教师

 

 

 

 

 

 

 

 

 

 

 

 

 

 《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运用探究循环规划幼儿园课程》一书创造性地提出生成性课程发展模型,即“观察记录——解释思维——制订课程行动计划——设计和实施探究激发方案——反思性评价”的探究循环,旨在通过学习专业书籍,而让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都要秉持开放的意识;大胆面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入手,分析并帮助发现学习的生长点;在探究儿童想法的过程中,生成贴近儿童真实问题与思维的课程,引导儿童的深度学习。

一、教师分享如何在游戏中观察儿童、读懂儿童。

中一班:读《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后感-----以“你好,蚂蚁”为例

小朋友们在虫草园探索、寻找着,在大树上、草丛里、泥土里......发现了蚂蚁的身影,这吸引了更多的小朋友去寻找。随着孩子们的发现和寻找,她们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是怎样和同伴打招呼的?蚂蚁怎么搬东西?蚂蚁在洞穴里干什么?蚂蚁的家里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的思考:“研究的时机:在与儿童一起探究时,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应与儿童对话,就‘如何学习某一主题’‘到哪里去学’以及‘向谁学’等问题征集儿童的想法,认真倾听并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同时,作为共同的参与者,教师也要把自己的想法添加上去,然后,到儿童所建议的地方,寻找他们所推荐的人,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材料,以推动探究向前发展。”对于蚂蚁的兴趣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教师有针对性的筛选,先选择较容易的问题(蚂蚁喜欢吃什么)作为出发点,再拓展到其他内容。同时,借助家园合作这一方式丰富幼儿的已有认知,再通过分享总结巩固经验,然后跟随幼儿想法去寻找材料、探寻问题的答案。接下来,以其中两个问题为出发点,结合第六章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题一:蚂蚁喜欢吃什么

我们挑选了一个大家最感兴趣,也是相对来说较为容易的问题:蚂蚁喜欢吃什么进行了探讨,以引发幼儿对于蚂蚁的其他方面的思考。

猜测:

小西:蚂蚁喜欢吃橘子,虫草园的烂橘子上爬满了蚂蚁。

洋葱:蚂蚁喜欢吃饼干,我在公园玩,掉的饼干上也有蚂蚁。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通过调查表收集幼儿的猜测和想法,通过调查表小朋友们先进行猜测,然后拿着这些食物来到虫草园吸引蚂蚁。

发现:没有蚂蚁被吸引过来。

解决问题:通过团讨,小朋友猜测是食物太大了、数量少。跟随着小朋友们的猜测,我们进行了调整:将食物碾碎,撒在虫草园的各个地方。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有几只蚂蚁爬上了饼干和糖果上。

那蚂蚁是只喜欢甜甜的饼干和糖果吗?

登登:蚂蚁什么都吃的,它是杂食性昆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登登因为对蚂蚁的好奇,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进行了讨论,登登爸爸也积极配合,和登登查阅资料了解了有关蚂蚁的很多知识。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希望借助家长资源、网络资源、绘本资源等搜集有关蚂蚁的相关知识,增强孩子对蚂蚁的兴趣,也加强家园合作。

调查表发下去后收到了很好的反馈,所有的小朋友都与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并在班级分享了。在分享的过程中,所有孩子都能说出蚂蚁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头胸腹、六只足、蚂蚁通过触角传递信息寻找气味、蚂蚁是杂食性昆虫、蚂蚁是大力士。在这次分享过程中登登又分享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涉及到的内容:白蚁不是蚂蚁。

教师的思考:“当儿童与材料、同伴互动时,他们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于那些为他们提供了必要反馈以推动他们的经验和思维向前发展的人,共同探讨自己的‘工作理论’”案例中孩子们在了解蚂蚁的过程中,与家长、与同伴共同讨论,从发现蚂蚁不吃食物,到碾碎食物再次吸引,在问题中不断深入探讨和解决问题。在家园合作的方式下,通过书籍、网络资源等丰富幼儿对于蚂蚁的认知,同伴分享继续丰富大部分孩子未涉及的领域,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在这里,不论是家长、教师、同伴、书籍、网络资源都在推动着探究的持续,丰富着孩子们的经验和认知。

问题二:白蚁为什么不是蚂蚁

那白蚁为什么不是蚂蚁呢?

登登:白蚁是吃木头的,蚂蚁什么都吃,我和爸爸在绘本上看到的。

教师:除了吃的食物不一样,白蚁和蚂蚁还有哪里不一样呢?

我们一起查找资料发现白蚁和蚂蚁的颜色、身体结构、食物、翅膀大小、触角形状都不一样。白蚁颜色浅、蚂蚁颜色深,白蚁身体没有明显交接、蚂蚁头胸腹结构明显,白蚁前后翅膀一样大、蚂蚁前翅大后翅小,白蚁以高纤维木材为食、蚂蚁是杂食性昆虫。

教师的思考:“运用有效提问:挑战儿童当前的思维。”这符合皮亚杰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在幼儿经验不足以引发其分散性的思考时,教师引导者的身份就要发挥价值,通过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幼儿思考的问题推动探究的进程。比如,在登登的已有经验只是:“白蚁和蚂蚁吃的食物不一样”时,教师:“除了食物不一样,还有哪里不一样?”这样的提问,不仅激发幼儿的兴趣,也将引导幼儿持续探究白蚁和蚂蚁的区别。

二、学习后的感想与反思:

为了支持幼儿的探索,引导幼儿真正地、深入地探究某一现象或者事物,教师要思考幼儿提出的哪些问题可以作为深入探索地线索,根据幼儿问题和兴趣再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同时,不可忽略在探索活动中地偶发事件,这往往会成为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地来源。最后,通过提问或者指导语来激发幼儿的思考,鼓励儿童探索自己的想法,以便将他们的游戏扩展到更深入地层面。

教师作为研究者,应基于对儿童的细致,观察和思考进行生成性探究课程的规划,而仔细观察是探索循环系统的第一步。探索循环系统是一种用于课程规划的行动研究方法,结合本书中介绍的COI系统,其中有反思性评价表,可以引导我们老师要变成一名研究型教师:收集观察资料,分析和解释观察资料,形成关于儿童思维的问题与假设,进而设计课程支持和扩展儿童的思维与探究。

 


终审: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内容主体: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技术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06048641号-3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莲花新村七区内 邮箱:cjw@lfxt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