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三阶段小结】2023-2024第二学期《助力幼儿区域活动中提升主动学习能力的研究》
子课题三《助力幼儿区域活动中提升主动学习能力的研究》阶段小结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在学期初课题计划的指引下,子课题三围绕核心目标,以幼儿发展为实际,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对标幼儿在各区域游戏中的关键经验,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的教育目标与指导策略,切实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学习评价量表,监测幼儿的游戏兴趣及发展水平,进行有效的指导,以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结合子课题一、二的研究,能对幼儿的游戏形成连贯的线索,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状态多样化
坚持立儿童视角,尊重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比如个性差异、思维差异、表征方式的差异等。因此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关注到了孩子们的这些差异,在了解他们真实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创设有利于孩子游戏及表达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由、自主、愉悦、轻松的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意识到自己在操作游戏材料时的真实体验与感官,并使之清晰化。
对于同样的游戏材料不同孩子的游戏的反馈也会出现异同,比如一是关注幼儿个性的差异。有的孩子内敛、害羞,不善言辞,发现问题也不敢提出;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愿意分享,能够及时发现游戏中的乐趣或困惑。根据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教师采用不同的倾听方式。对于内敛、害羞的孩子,教师通过一对一个别倾听,或伴随式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尽量在放松的状态下卸下压力,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对于活泼开朗、善于表达的孩子,教师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在集体面前与大家起分享自己游戏后的感受。比如内向的安安每次都一个人下五子棋,他对下棋很感兴趣,但是他又不敢去邀请小伙伴来下期,于是老师就利用这段特别的“下棋时光”,展开了一次亲密对话,在没有同伴的围观下,安安能够轻松地和老师边下棋边聊天,说说自己的思路,也会表现出他的逻辑思维方式,使教师能够在与幼儿互动游戏了解其发展水平,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关注问题,促进评价量表的作用具象化
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与差异,在区域游戏的观察中,教师注重幼儿关注问题的差异性,能切实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实情境。比如在科学区游戏中,幼儿能够就某个主题或元素开展系列的探究,对提出相同或相似问题的孩子们而言,成立小组集体活动的分享往往更能引起彼此的共鸣。比如在科学区游戏关于“力”的探究,有的孩子对了干非常有兴趣,也在课外进行了相关的学习,因此当他们在对摩擦力进行比较时,就会联想到在乐高游戏中的大齿轮与小齿轮的组合而产生的可直观的力,于是教师将这几个孩子组织在一起,成立游戏小组,围绕相同的话题来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能够借助学习评价评价量表,对同一种游戏材料中,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记录与分析,进而有的放矢,设计不同的指导策略,评价量表的作用就能呈现双倍的效果。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发现幼儿的时刻,给予幼儿与材料充分探索的时间,即使幼儿在探索中遇到问题,教师也不能频繁介入或者直接干涉,要允许幼儿不断尝试,这也是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从另一角度来说,教师也不能放任不管,更要秉持幼儿在前的理念,从观察与分析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主动学习的发展路径出发,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针对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给予积极、合理的支持。教师运用幼儿的学习评价量表,观察幼儿的探究水平和发展需求,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要分析原因,尝试与幼儿一起探索。当幼儿创新游戏规则或者玩法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并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增强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探索发现区域游戏的更多学习的途径,从而不断丰富区域游戏中的学习经验。
通过实践,更加坚定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主动发展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并积极探索环境。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在与周围人和物的互动中习得经验,在有温度的、支持性的、充满信任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更加明晰教育理念,教育不是以传授为主的,更不是一种灌输,幼儿主要的学习就是在与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借助区域游戏中的探究与发现,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会产生问题和困难,会遇到挑战和阻碍,但限于幼儿的个体差异、表达能力等的不同,他们不一定都会以问题的方式加进行有效表述,因此更加需要教师关注其在游戏中的过程与发展路径,只有把握幼儿的思维进程,观察和分析儿童到位,才能给予最科学的引导。课题组将继续落地研究目标,努力将幼儿的学习内容转化和构建成其游戏活动的真实场景,为其在游戏中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提供机会和可能,并通过适当的支持,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
邱晓兰
2024.6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