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手机版
校长信箱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 1

研究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18 09:45:27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

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洪雨婷

一、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专题报告提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2010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于幼儿形成强健的体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人的健康、学习和社会行为等方面产生终身可持续的影响。”这段话清晰地指出了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发展核心素养和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随着一系列教育文件的颁布,近几年劳动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之一。

幼儿时期正值幼儿学习生涯的早期阶段,该阶段儿童的求知欲、探索欲极强。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在该阶段逐步建立,幼儿的独特个性也在该阶段逐步养成。为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合理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尤为重要。

我园2014年11月成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园,打造了适合幼儿活动的游戏环境,如生态乐园、小花园、建构游戏体验场、斜塘文化体验园、小小工坊、艺术创想园等,每班都创设了丰富的区域游戏,我们还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了“游学花园”的游戏化课程。在实施课程游戏化这几年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老师们也更新了教育理念,将游戏性、生活性、自主性的课程游戏化特征融入到我们的园本课程建设中来,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如何从环境育人的视角出发,创设多元一体的劳动教育环境,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如何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将其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劳动活动;如何建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园本化课程建设中去。相信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必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使劳动教育课程成为我园的特色课程之一。

二、概念的界定

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幼儿在接受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优秀品格和关键能力。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定义,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方面,综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六项素养是相互融合与贯通的,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季湄指出:《指南》是核心素养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具体化。笔者认为,结合《指南》的目标及相关教育建议,在本研究中将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幼儿养成友爱、尊重、关心等人文意识及发现美、感知美、表现美等审美能力(人文底蕴);培养幼儿养成解决问题、善于探究、理性思维的能力(科学精神);培养幼儿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大胆表达、乐于思考等良好学习品质(学会学习);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实现自我管理、养成健全人格(健康生活);培养幼儿形成规则意识、自我认同感、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正确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责任担当);培养幼儿形成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生活,乐于想象和创造(实践创新)。

2.幼儿园劳动教育:

《教育大辞典》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这既是对全国幼儿发展的新期许,也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全新指导方针。

本研究中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围绕幼儿一日生活开展的自理劳动、自发性集体劳动和自主性探索劳动(种植劳动、饲养劳动、工艺劳动、工程劳动),幼儿能通过劳动教育发现自己的需求、能力和价值,体验与他人合作获得的尊重与爱,探索和发现生活的无限精彩。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劳动教育的理念发展已久,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了世界各地教育家的关注。18世纪后半叶,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强调了劳动的意义,认为劳动既有经济价值,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综合性能力,这对其一生都有着重大意义。

芬兰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体系,包括手工课、家政课、编程课程及综合课程等。芬兰劳动教育不仅停留于对某种具体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在于让孩子学会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并且发展孩子的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值得国内的劳动课程体系借鉴。

《日本劳动教育:幼儿园农艺、园艺、家政教育》一文中指出:“日本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要学习自理,培养耐心、细心和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例如学习用针线缝制布袋、抹布、垫子换衣,午休时自己铺床等。日本的劳动教育是贯穿于生活、学习以及家庭始终的,到处都能看到学生参与学校、家庭劳动的场景。

在20世纪初,我国就出现了劳动教育“教学分离”、“学用脱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陶行知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劳动教育理论。陶行知为了将教育、生活与实践联系起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要求人们要以“做”为中心,在“劳力上劳心”,做一个有健全身心的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随着一系列教育文件的颁布,近几年劳动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很多大、中、小学都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研究。

通过知网检索发现,有不少幼儿园开展了相关研究,如苏州高新区通安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开展的“‘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张家港北庄幼儿园开展了“心手相照: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多元建构研究”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开展了劳动教育的探索,园所在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自然融入幼儿一日生活,选择孩子们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自理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内容,从资源、环境、劳动教育游戏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作了实践的探索和理性思考。

纵观国内外有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大家的关注点更多的是怎样开发多元的劳动教育课程,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和劳动体验,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而在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中,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整合、创新的劳动教育实践,关注幼儿品格、能力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欠缺。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结合《指南》、《纲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的相关精神和要求,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需要,挖掘园所及周边资源,创设多元的幼儿园劳动教育环境。将幼儿作为劳动教育的主体,开展各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劳动教育实施路径,让幼儿在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和劳动体验中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发挥劳动教育立德、启智、健体、育美、创新的综合育人价值,最终形成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案。

(二)研究内容

1.幼儿园劳动教育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子课题一)

   从环境育人的视角出发,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需要,充分挖掘园所及周边可拓展的教育空间和资源,注重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建构“花园、乐园、学园、家园”四园一体的劳动教育环境。

2.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子课题二)

通过开展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与研究,进一步理清劳动教育的特征以及劳动教育与核心素养之间的相融性,从学校、教师、家园共育层面探索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实践的方法、策略。

3.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研究(子课题三)

有效利用幼儿园各场域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集体教学、区域活动、项目活动等,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的融合核心素养理念的劳动教育活动,撰写不同年龄段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案例,建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汇编。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首先从观察幼儿在劳动活动中的需要与兴趣入手,根据幼儿教育目标、身心发展特点和客观规律,开发适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内容。深入挖掘我园及周边可利用的环境资源,丰富和改造我园现有的适宜开展劳动教育的环境及场地;其次,开展实践研究,按照劳动类别,结合幼儿一日生活、集体教学和各种活动,在四园一体的劳动教育环境中开展幼儿自主的劳动活动;第三,通过文献研究,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经验,组织教师进行幼儿劳动教育指导的学习与研讨,形成全面有效的指导策略;第四,通过总结和反思,提炼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活动资料,并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规划及实施方案。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一)理论基础

陶行知先生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一书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二是“社会即学校”,这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三是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这一理论强调了教育与生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育需要基于生活来进行,幼儿劳动教育应以通过劳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生活能力为核心。

《指南》提出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幼儿劳动教育的主旨是让幼儿在做中体验、感悟和反思,强调幼儿主动构建自我的精神世界。幼儿劳动教育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自我创造的活动空间,重视幼儿的兴趣和直观经验,鼓励幼儿通过现实的操作活动,磨砺幼儿的官能,培育幼儿的能力,养育幼儿的心灵,让幼儿获得自我精神生活世界的富足。

以上这些理论作为依据,关注幼儿贴近生活的劳动教育内容,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有效的、适宜的劳动教育活动,建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形成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整理有关劳动教育、核心素养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较全面地了解、学习此方面已获得的成果与经验,使课题研究有充分的理论指导,以此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获得经验启示,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谈话、问卷、家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前教师、家长、幼儿对劳动教育的现有认知与想法,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事实依据,更好地来制定研究方案。

(3)观察法:教师抓住“素养”,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和需要,关注幼儿的反应与表现,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有效促进幼儿相关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研究要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性探索,努力解决研究过程中必需解决的问题,不断实践、总结、反思、调整,验证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理性认识,修正研究行为,以获得相应的具有规律性的经验。

(5)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收集相关的事实材料,注重累积过程性资料,对活动中获得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升理性认识,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和推广借鉴意义。

(三)研究对象:本园小、中、大全体幼儿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我园一直进行着“课程游戏化”实践,“课程游戏化”理念中游戏性、生活性、自主性的特征与劳动教育的特征是一致的。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与生活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劳动教育真正的意义是赋予人美好生活的能力。我们将继续秉持让幼儿“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的劳动教育内容,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玩乐游戏中对劳动产生兴趣。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让幼儿在劳动实践中获得快乐,丰富幼儿的劳动体验,以期提高幼儿劳动教育实效,促进幼儿核心素养发展。

(二)可能创新之处

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设适合的、多元的劳动教育环境,遵循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从儿童实际生活中挖掘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将其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园本化课程建设中去,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有效培养幼儿核心素养发展,使劳动教育课程成为我园的特色课程之一。

七、研究的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23.08—2024.01)

①拟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②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与职责;

③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收集国内外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

(2)实施阶段(2024.02—2026.06)

第一阶段(2024.02—2024.12)

开题论证,全面启动实施研究方案;

②挖掘适合进行劳动教育的户外游戏场地并进行丰富和改造;

③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要,选择适宜的劳动活动内容;

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探寻适合我园的劳动教育实践的方法和策略;

注重收集和积累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为中期汇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中期汇报(2025.01—2025.06)

①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中期汇报;

②在中期汇报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第二阶段(2025.09—2026.06)

①在调整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各子课题修订研究计划,对劳动教育活动资源库进行增减改优;

②继续开展各年龄段幼儿劳动教育活动,交流、研讨、梳理,撰写不同年龄段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案例;

③梳理、提炼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实践的方法、策略

建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3)总结鉴定阶段(2026.09—2026.12)

①对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包括劳动教育实践案例、视频集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量表、观察记录以及相关的课题论文等);

②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③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和鉴定。

八、成果形式

1.劳动教育环境照片集

2.教师观察记录

3.活动视频集锦

4.课题中期汇报

5.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教材汇编

7.教师优秀论文和课程故事汇编

九、成员组织与分工

课题组长:梁卫花       策划、组织、统筹、指导

课题副组长:洪雨婷     策划、协调、指导、管理

子课题一:朱颖娴       组员:沙悦、张玲

子课题二:张霞婷       组员:钱玉珍、柳慧敏

子课题三:周芳贤       组员:邱晓兰、陆歆恬

十、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发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3] 核心素养成就幸福童年——学前教育改革下的幼儿发展 蒋丽琴 陆春燕编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出版

[4] 爱上劳动 点亮未来——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践俞沈江主编 蒋阿慧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出版

终审: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内容主体:斜塘街道实验幼儿园
技术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06048641号-3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莲花新村七区内 邮箱:cjw@lfxtsy.com